3.15,让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中国的造假历史吧

3.15也就是今天,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日子。每年的今天都会有很多关于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传播。其实,在中国造假现象可谓是绵延千年。

据了解,古代最早的造假应该是在战国时期。据记载赵国君主赵武灵王由此出游时找人在石头上刻下一个长5尺宽3尺的大脚印,然后在石头边又刻上一行字:“赵雍到此一游”,诱导日后到此一游的闲人们误会,赵武灵王是一个拥有5尺大脚的巨人。

我国的我国第一部制裁假货的法规也是在战国时期出现的,这便是魏国李悝主持制定的《法经》,《法经》中的《五杂法》就规定,药铺药摊如果制造售卖假药导致伤人,售药的老板要被判处流放或者打板子等刑罚。

到了唐代,对制假贩假的惩处进一步细化,《唐律疏议》就规定,诈医牟利者按偷盗论处,至于聚众吆喝售卖假药者,则处以重罪。卖的伪劣食品导致他人死亡,售卖者要被判处绞刑,而伪劣食品必须被收缴并集中烧毁,如果没销毁的食品日后被人误食导致死亡,售卖者还要承担过失杀人处罚。

即使法规越来越细越来越严,对利益的追求,让造假之风依旧猖獗。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当柳州刺史的时候,作为一方最高行政长官,就吃过假药。当时柳宗元生病瞧大夫,大夫开的药他去照方抓药,回来吃了药,病情不仅没好,反而加剧了。柳宗元毕竟是当地最高行政长官,能够有效追究这件事,他立即下令把医生叫来责问其庸医误人。而医生大喊冤枉,最后检查之前服用的中药的残余药渣才发现,是售卖家药材的不法分子以老芋冒充正药,害得柳宗元吃错了药。

到了明清时期,封建手工业大发展,商品经济愈加繁荣,假冒伪劣也更无孔不入了。清代名士纪晓岚在其《阅微草堂》笔记中记录过他遇到的假墨、假烛、假烤鸭和假靴子。他买的名品旧墨,是被人用泥巴伪造的,而且还有不错的做旧工艺,成功欺骗了这方面的行家纪晓岚。

赶考时纪晓岚买了几根蜡烛,拿回家之后怎么都点不着,这才发现蜡烛外壳是羊脂的,里面填充的全是泥巴。他的亲戚曾经在天黑之后在路边买烤鸭,回来才发现,烤鸭只有鸭架子是真的,外面涂的都是泥巴,还刷上了烤鸭的油。他家的跑腿小厮赵平,花钱买了一双皮靴,结果一下雨就露馅了,原来这种假皮靴用乌油高丽纸冒充皮革,一下雨就被水泡烂了。

关于假货这事,这倒不是我们中国的独一份传统,一般来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规模扩大化,而真货又不能保证充足供应完全占有市场的时候,假货就会随着真货的畅销而变得猖獗,这一点在世界各国范围内的历史和现实中都时常出现。

从历史的真假斗争来看,即使法规法纪再严格,也难免不会有造假者的频繁出现,其实,小编觉得要想真正的避免造假现象是离不开购买者对辨别能力的提升,以及道德风尚的监督与协作的。

秒火食品代理网 Copyright © 2013-2024